close

Kevin Li 專訪 

這一次我們的留學人物專訪,邀請了目前在美國工作的 Kevin Li。Kevin Li 是我的學生,考完 GMAT 後,申請上了北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MBA,畢業後目前在北加州灣區 (San Francisco Bay Area) 的一家新創科技工作。同時,他也是我們 Synergy 的 MBA 校友顧問。

(Kevin Li: 最右邊的陽光男(孩?),看不出已經超過 35歲的年紀)

懷抱夢想的高齡考生及MBA申請者

Kevin 為交大畢業,申請前在新竹科學園區某網通廠任職超過九年,並擔任主管超過五年。2012 年時決定出國 (34 yrs),在此之前沒有去過美國。花了半年完成了 R2 deadline,總共申請 Top 20 當中的 4 間,最後錄取了北卡。 

「unc mba」的圖片搜尋結果

 

MBA 一般亞洲男性約接近 30 歲左右,所以當 Kevin 在做決定時,自然就有兩個考量:

1. 投資機會成本 (有形+無形) (升遷、收入) 

2. Full Time or EMBA or 1 year MBA or Asia MBA?   

(Photo Credits: FX MBA - Harvard MBA 2012~2016 年齡分布,可看出不到 10% > 30 歲)

Kevin 在申請初期就遭受到了許多壓力: 大家不看好,且已經是部門主管及 team leader,上級主管慰留,同事不理解。在市面上也和許多留學顧問做分析,大部分的顧問也都建議申請 EMBA、或是打消申請一般 MBA 的念頭。

最後,Kevin 認為還是趁 35 歲還有體力 (一股別小看我的意志),身為一個資深籃球迷,該去挑戰美國 (特別是有 Jordan 的北卡),否則當下不做會後悔一輩子。

 

(Kevin 看球照: NCAA 經典對決: Duke VS UNC)

Kevin 表示: NCAA 的夢本來就不可能達成了 (廢話),但 MBA 可不能放棄啊! (安西教練:「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

「安西 現在放棄就輸了」的圖片搜尋結果

高齡考生通常受到體力、工作時間的限制,壓力也比一般考生來的大。Kevin 也不例外,在年過 30又在職準備,第一個就要先克服考試的難關。

Kevin 在準備考試、時間不足的情形下,早上進公司前早餐連午餐都買好了,午休吃飯時做題,盡量使用電腦適應 CAT,到週末再針對弱點加強準備。

很幸運的,在第二戰時拿到還可以接受的 720 的成績,準備進入下一步申請階段。

 

選校策略

Kevin 選校策略很直接不保底,直接前 Top 20。而北卡為 NCAA 名校 (又有 Jordan 加持),再加上生活成本低廉、對於高齡、多元性非常 friendly,自然就成為選項之一。

「north carolina mba」的圖片搜尋結果

如台灣交、清二校與新竹科學園區相鄰一般,而 UNC 和 Duke 鄰近的 RTP (Research Triangle Park) 的一個科學園區也是一個廣納周週人才的磁吸點,鄰近知名科技公司包含 Lenovo 和 Cisco。而北卡近期科技業背景的同學佔了 18%,也正好符合 Kevin 的科技背景。

「Research Triangle Park」的圖片搜尋結果

 

找工作

以下節錄 Kevin 口述:

這過程非常的辛苦、挫折,若不是自己經歷過,也無法想像。曾聽過前輩分享找工作的經驗,用 excel 整理投遞的公司,收到拒絕信就打 X,結果收了幾百封拒絕信,也只能默默擦了眼淚繼續努力。

所以我也用一樣,但我收了 200 多封 (不過我沒擦眼淚了)。不要懷疑自己,方向正確,最後有機會。MBA 找工作體驗不同文化、和不同的人相處,最終還是要找工作。

「job search reject」的圖片搜尋結果

我自己的目標是在美國工作3~5年,回亞洲發展。目標科技業,但由於沒有身分,所以亞洲美國都找。

一般來說,以我自己的資歷,在亞洲丟10家也有6家會有消息。但在美國,完全沒個人品牌優勢,只能先從改履歷開始。在研一時參加 case competition得了獎,以及種種事蹟都放入 resume。但,一年級 on campus 面試不算成功,最後透過校友轉給 RTP 的新創公司科技業,正好該公司的CEO 年度 project 需要 MBA 的人才幫他分析 project。面試成功相談甚歡,我也是那個新創公司的唯一的 intern 以及亞洲人。而同時我也拿到 Intel 上海 MBA 的 Intern,但因為優先考量留在美國所以拒絕。

「intern」的圖片搜尋結果

(Photo Credits: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

Intern 感想是,在美國其實有許多小型、新創公司、不算有名都沒聽過,但其實不管薪水和前景都非常好,所以在找工作時,其實同學也可以考慮新創公司。

工作中,學會了有效率的溝通技巧及表達能力。因為 CMO 離職的關係,project 主要變成跟 CEO 面報,meeting 時間相當緊湊。常常原定 30 mins 的報告,臨時只剩5~10 mins 表達重點。所以控制 project 的進度、理解 Boss Expectation soft skills,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也讓我成長不少。

有了一年級面試和實習的經驗之後,二年級 on campus 面試就相對成功許多。在開學持續在公司 intern,但因為這間公司沒招過 MBA,所以沒有發 offer 的打算。不過有了這樣的經驗,整體履歷算是有吸引力,也拿了 10 個左右的 on campus 的面試。畢業後搬到加州,參加灣區就業活動,拿到 Microsoft fund 的一家新創公司的面試機會。此家公司和中國百度有密切關係,希望能找到亞洲人和 MBA 的背景。這個位置最後給了另一個同樣來自台灣的友校 Top MBA 同學。

我也發現灣區有不少的新創公司很看重中國市場,我自己最後找到的公司,總部在北京,而這裡為美國當地的 office,廣告交易量全球前10,亞洲前2。由於自己生涯長期目標的關係,所以也傾向找和亞洲市場有所連結,即使最後公司不 sponsor 我也可以外派到亞洲,但很幸運的這間公司願意 sponsor,也就開始展開我的灣區人生。這一路走來,雖然看似目標明確,但很多時候也是錯誤中學習,在不斷調整當中成長。幸好最後的結果還算不錯就是了!

「san jose startups」的圖片搜尋結果

(Photo Credits: Pinterest - Silcon Valley - 灣區科技城)

Kevin 想對大家說的話; 

  1. 盡可能了解各種決定的風險: 了解風險,才能知道自己該如何做決定、確立目標,不同年齡、不同人生階段承受風險的能力一定會不同,對高齡申請者來說,決策前一定要做好風險分析
  2. 增加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課業、生活、面試、工作。最後拿到 offer 的這個位置上,總共過了四輪面試,一關中文,三關英文 (都美國人)。美國人都聊到運動 (15 mins),從春假從北卡開車到奧蘭多看 ICHIRO 的大聯盟春訓………..另一個美國同事因為女友住在 LA,常在 LA 跟灣區間通勤,自然就聊北卡到西岸的 Road Trip,順便聊電影及人生啟發。公司在選才時除了專業,Hiring Manager 也希望這個人是可以好好跟同事相處。
  3. 推銷北卡: 北卡是個低調的好學校,除了排名不錯以外,富比世看投資報酬率 (學費與薪資比) 大概是 11~12名左右。另外,生活成本、學費相對低廉,且畢業後 consulting 比例高。另外,北卡大學部的企管系也是排名全美前10,MBA 有許多和大學部一起修課的機會 (如去年幫助北卡拿下 NCAA 籃球賽總冠軍的功臣之一 Luke Maye 就是大學部企管系的同學),相對的也就更多接觸到許多世界級的教授級課程的機會。不過這兩年台灣斷香火,2018、2019 這二屆沒有台灣同學,著實感到可惜。在此也是趁機推銷北卡,希望能延續香火!

(Kevin Li 為 Synergy MBA 校友顧問: https://www.synergyedu.co/mba)

 

同場加映,我們的 RC/Math 老師 Klaus (左圖) 也和 Kevin 在北卡是交情相當不錯的同學,後來也因緣際會加入了 Donz GMAT 團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