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uantitative 顧名思義就是數學,這個科目在大部分的亞洲人不會有太多問題。數學部分,總共 75 分鐘,37題。其中又分 PS (Problem Solving) & DS (Data Sufficiency)。PS 就比較沒有太大問題,就是單純的計算選擇題,這部分就不多討論。

而 GMAT Quantitative 之所以為一般留學考試中公認最難的原因,在於有一項特殊考型 - Data Sufficiency (資料充分性)。顧名思義,就是要同學檢查條件的充分程度。題目要怎麼考呢?

題目大概長相如此:

DS - 2  

基本上,就是出了一個問題,然後給出兩個條件,如上述題目所示。與傳統的解題不同在於,DS 並不一定要把答案解出,因為 DS 的精神在於,確認資料的充分性。想想看,考 GMAT 的同學,大多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升上管理階層,在籌備企劃案、或解決問題時,是否應該具備著對於資料需求的掌握能力呢?所以我個人對這個題型,是相當推崇的。好了,感想不多說,大致上,就是要問這兩個條件的充分程度。

答題流程如下圖:

DS - 1  

這什麼意思呢? 在此我們用自創版最簡單的題目來解釋

DS - 3  

如此題,題目問 x < 0? 而兩個條件 (1) 可以得到 x = -4 or -3,雖然有兩個解,但都確認了 x < 0,所以 sufficient,回答了題目。而條件 (2) 可得 x = -7 or -3,一樣確認了 x < 0,所以也是 sufficient。以 DS 的定義,兩個條件都充分,那答案選 (D) - EACH statement ALONE is sufficient。

 

我們來看相似題型下一題:

DS - 4  

經過上一題之後,我想這題要解釋就快了。條件 (1) 不用解釋,sufficient。而條件 (2) 產生兩個解 x = 5 or -3,一個解 > 0 而另一個解 < 0,所以是 insufficient。而 DS 定義條件 (1) 充分而條件 (2) 不充分的答案為 (A) - Statement (1) ALONE is sufficient, but statement (2)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再看相似題型下一題:

DS - 5  

此題和上一題,兩個條件只是對調而已,所以不用多解釋。條件 (1) insufficient,而條件 (2) sufficient。而 DS 定義條件 (1) 不充分而條件 (2) 充分的答案為 (B) - Statement (2) ALONE is sufficient, but statement (1)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繼續看相似題型:

DS - 6  

條件 (1) 和 (2) 都有正解和負解,所以分別都 insufficient。但題目不是這樣就結束了: 在兩個條件都 insufficient 的情況下,DS 會要求考生兩個條件結合一起看。這兩個條件結合,很明顯 x = -3,所以確定 x < 0,sufficient。而條件 (1) 和 (2) 合在一起看可充分回答題目的情況下,DS 定義為答案 (C) - BOTH statement TOGETHER are sufficient, but NEITHER statement ALONE is sufficient. 

 

來看最後一題:

DS - 7  

兩個條件很明顯都是 x = 1 or -1,所以即使結合,還是只能得到 x = 1 or -1 的可能性,都無法確認 x > 0 or x < 0。DS 定義兩條件結合也無法確定的情況下,答案為 (E) - Statement (1) and (2) TOGETHER are NOT sufficient.

 

DS 的題型大致上介紹至此,如果是初學者,請務必在最短時間內熟悉這題目及答案類型,才能盡快掌握 DS 的題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